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6-15 19:56:10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8篇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8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教育学生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要急于求成。

2、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讲出寓意。

3、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讲出寓意,并口头联系实际学习、生活谈感想。

教学难点:

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讲出寓意,并口头联系实际学习、生活谈感想。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

板书课题:揠苗助长

齐读课题。

2、这则寓言的作者是孟子,他和孔子一样都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

3、“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揠”是拔的意思。

(“揠苗助长”是拔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二、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1)这个故事中讲的是怎样一个人?(2)他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指名回答。

(这个故事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用拔苗助长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2、教学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

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

⑵从哪些词语看出种田人很焦急?用横线划出来。

指名回答。

板书:巴望 好像 焦急

⑶“巴望”是什么意思?(盼望)

为什么不用“盼望”而用“巴望”?(为了说明他当时心情十分焦急。)

⑷第一自然段讲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也就是讲清了“拔苗助长” 这件事的起因。

板书:起因。

⑸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种田人焦急地想帮禾苗长高。)

⑹读的时候要体会种田人什么样的心情?(焦急)

指名读,齐读。

3、 教学第二、三自然段

(1)种田人一心想帮禾苗长高,他想出办法了吗?让我们一起看第二、三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2)他有没有想出办法?(有)

哪个词语说明他好不容易想出办法?(终于)板书:终于

他想出了什么办法?(拔苗助长)

他有没有考虑一下这个办法好不好?(没有)

从哪个词语看出他没考虑?(急忙)板书:急忙。

为什么他只想出拔苗助长的办法,而没有想出别的办法?

四人小组讨论。

(因为他只想让禾苗长高。)

他拔禾苗干了多少时间?(“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筋疲力尽”说明了什么?板书:筋疲力尽

(“筋疲力尽”说明他下了很大功夫,费了很大的劲。)

(3)他干得“筋疲力尽”后,回到家里自我感觉如何?(很得意,自认为力气没白费。)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总算”)板书:总算

指名读种田人说的话。

(4)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4、教学第四自然段。

(1)第二天,他的儿子到田里一看,发现什么?

(禾苗都枯死了。)板书:禾苗都枯死了

(2)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

(拔苗助长会伤了禾苗的根,使禾苗枯死。)

(3)齐读四自然段

5、四人小组讨论:种田人错在哪里?

小结:禾苗是不能拔高的,违背了它的生长规律。

板书 :急于求成

违背规律

6、朗读课文

三、联系实际谈寓意。

1、学习了这篇寓言,你懂得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让学生各抒己见,从各个方面来围绕课文内容谈。

2、请你举一举生活、学习中的例子来说明你懂得的道理。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若举不出,则出示下列例子。

(1)有一次,老师叫我背诵一篇课文。我没有先理解就急着背课文,结果花了很多的时间也没有背下来。

(2)有一天上午放学,我饿着肚子回家,发现妈妈还没回来,就炒冷饭吃。我把煤气灶的火开得太大,结果把饭烧焦。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寓言《揠苗助长》,同学们从中懂得了不少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要像那位种田人一样犯同样的错误。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练习一。

板书设计: ya 揠苗助长 起 因: 巴望 好像 焦急 经 过: 终于 急忙 违背规律 拔 筋疲力尽 总算 急于求成 结 果: 枯死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作为课程的具体实施者——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学好新课程理念,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树立课程的目标意识,由“纯工具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多维目标”转变,把握好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树立起课程的目标意识,明确《标准》到底对语文课程提出了哪些目标要求,并以此为依据来把握某一具体教学活动的目标要求。

1.把握教学目标要明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标准》的设计思路是:①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分学段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③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可见,《标准》已由传统的“纯工具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多维目标”转变,这是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根本着眼点。

2.把握教学目标要整合对应项目的目标要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把上述多维目标中对应项目的目标要求整合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做到:①从总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阶段目标的现实性,又着眼于整体目标的长远性;②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融合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单一目 ……此处隐藏9680个字……确实是一首非常美、非常有趣的诗,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你可以坐着读,也可以站起来读,可以做动作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今后,你要是拿到喜欢的文章,也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读,去享受阅读的乐趣。

四、拓展阅读

(出示问题3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

1.谁愿意把你收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对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适时点拨)

2.(出示鸟帮石榴传播种子的幻灯片)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仔细观察,和同学一块讨论讨论,它可能是采用的什么方法传播种子呢?

3.(出示《植物》一书)老师这里也有一本书,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很快地知道书里有没有我们要查的资料呢?(老师通过实物展示平台展示查阅的过程,教学生查目录的方法)

书里有好多好多有用的有趣的知识,同学们赶快去阅读吧。

在实践与自我反思中成长《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后感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人教社第三册的一篇课文,它以诗歌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集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于一身,深受师生的喜爱。

我曾经以这篇课文的同一个教学设计在重庆地区开过多次研究课,后来到南通参加国家骨干教师培训班,我又准备以它作课例展示,目的是想通过课例展示为老师和学员们提供一个交流教学思想与实践的具体案例,同时也希望验证一下在跨越地域差异之后,原来的教学设计是否同样有效。

在经过两次试讲和不断修改以后,我把《植物妈妈有办法》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时已和我最初的设计大相径庭,但它得到了听课者的一致认可,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成功地超越了自己。

在备课、试讲、上课的整个过程中,我一直以如何体现新课标鲜明的人本位思想,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真正促使学生的发展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寻找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结构,不断调整教学环节以适应学生的需要,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成长。

一、不断寻找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结构

第一次试讲,当我还在写小黑板时,学生无意的一句话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他们说:这首诗我会背了。在那个瞬间,我意识到我有可能把握不住学生。果然,在见面后,我将教学程序依次呈现:复习生词、句子整体感知重点理解2、3、4节诗表演总结。学生在这个过程被动地跟着我,终于逐渐失去耐心。我的话越来越多,我感觉自己已失去了他们。

课后讨论时,我剖析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教学设计的起点与学生之间的差距太大,他们喜欢主动参与,而我老在扮演挡路人,虽然这次试教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我却有不少收获。

第二次试讲。我在第一次试教的基础上,重点修改了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留出了近10分钟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性学习。在黑板上给出了狗尾巴草等十余种植物的名称让学生分析或推测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当时的场面倒是很热烈。我心里有了一丝轻松。但后来听上海一师附小张悦老师《奇怪的充气建筑》一课后我改变了想法,这位年轻的女老师以她的课堂教学真实地传达着这样一个教学理念:教师淡出课堂。我开始思考怎样让教学真正回到学生当中。

我准备大动教学结构,把教第二课时改为教第一课时,课前给学生三个自学题,即1.想办法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2.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3.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我把这三道题作为贯穿教学的主线。上课的头天晚上,我完成了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基本决定以这种全新的结构进行第三次教学。

一开课,我抛弃了以往老师谈话激趣的传统做法,直接出示三个自学题,并切入教学:昨天老师布置了三道自学题,同学们完成得怎么样?先看第一题,你能做到把课文读正确了吗?自己读一读。这样的切入具体、有效,奠定了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在此基础上有序地展开,40分钟的课堂教学呈清晰的块面结构。

课堂结构的改变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老师,我觉得自己已不是挡路人,而是可亲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励者,孩子们喜欢听这样的话:你能读正确吗?不行就再试试。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二、不断调整教学环节以适应学生

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后由于没有时间试讲,对每个教学环节所花的时间心里没有数,这就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不断地调整,但原则有一条,每个环节的教学应该见到实效,切忌虚晃一枪。

在教学第一个环节时,时间的安排就很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不能一下子做到把诗读正确,原来安排的自由读一遍显然达不到目的,怎么办?我果断地留出时间让学生读了四遍:自由读、抽读、再自由读、齐读。虽然表面看花了时间,但这种时间是应该花的,教学时间就应该用在学生读得不熟处、理解不清处、悟得不深处。

再如教学苍耳妈妈传播种子一节,也与课前的设计相距甚远。在自读这节诗后,有个小女孩把一颗苍耳粘到了她的毛线帽子上给我看,这是多么形象的理解方法,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于是,我抛弃了原有的教学设计,把小女孩请上台演示苍耳怎么挂在动物身上去旅行,接着辅之以一框拖动的幻灯片,学生恍然大悟。这个教学环节的处理简约、有效,并弥补了第一个环节造成的超时,使整堂课的教学得以顺利完成。

当然,也有处理不当的地方,如最后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这一环节,由于学生收集的资料太多,无法一展示,我只给了三个展示机会,让很多孩子很失望,如能安排一次小组内的交流会更好。

课堂是师生、生生全方位互动的场所,这种互动不可能是事先设计好的,老师的教学机智、教学敏感、课堂驾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锤炼。

三、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首先我要求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全诗,初步感知全诗的内容,这是引导学生体验自己学习的成果,看到学习的成效,产生对自学的心理认同。

接下来我出示第二个问题: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这个问题指向学生对全诗的整体的初步感受,学生能朦朦胧胧地感觉这首诗好美、有趣,于是我顺势引导:为什么这首诗会给我们这样的感受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一读。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采取幻灯演示、动作表演、想像体会、朗读表达等方式充分调动儿童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亲历获得美、趣、乐的过程,然后我又问:你现在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学生说:太美了!太有趣了!太好听了!很动听。给了我们很多知识,我觉得很有意义。同样的问题,反映出学生情感体验的加深、丰富。这时,我继续启发学生:你能把体会到的这些情感表达出来吗?选一种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自己朗读全诗。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之后我又加以点拨:今后拿到喜欢的文章你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去读,享受阅读的乐趣。这样做使学生的情感体验由对一首诗的关注升华到对阅读乐趣的体会,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学即将结束时,我设计了让学生自由展示收集到的资料这一环节,并出示了飞鸟帮石榴传播种子的幻灯片,让学生推测石榴种子的传播方法,最后我给学生展示了一本精美的《植物》画册,引导学生用查目录的方法找到我们想要的内容,这一连串的设计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加广阔的天空,课外阅读、探究学习的乐趣也尽在其中,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未尽的效果。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